李小龙

李小龙 (1940)
Bruce Lee

演员 编剧 制片人 导演 动作特技

李小龙仍然是武术电影的最大偶像,也是现代流行媒体的重要人物。如果没有李小龙和他在1970年代初期的电影作品,可以说武术电影类型是否能够像过去四十年那样渗透并影响北美和欧洲的主流电影和观众是值得怀疑的。东亚武术电影的影响在今天的许多其他电影类型中都可以看到,包括喜剧、动作片、戏剧、科幻、恐怖片和动画片……而它们的根源都在于李小龙这一现象。

李,原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旧金山,父亲是粤剧演员李海泉。大约一年后,家庭返回香港九龙,五岁的李小龙开始在小角色中出演一些电影,如《人之初》(1946)和《富贵浮云》(1948)。12岁时,李小龙开始就读于喇沙书院。后来,李小龙被一个街头帮派打了一顿,这激励他在叶问师父的指导下学习咏春拳,大约五年的时间。这是李小龙唯一接受过的正式武术训练。多才多艺且热衷运动的李小龙还学习了恰恰舞,并在18岁时赢得香港的一次大型舞蹈比赛。

然而,他的急脾气和快速拳法让他多次与香港警方发生摩擦。他的父母建议他前往美国。1959年,李小龙来到旧金山的唐人街,并在一位亲戚的餐馆工作。他最终来到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在那里他进入大学学习哲学,并找时间练习他热爱的功夫技术。1963年,李小龙结识了琳达·李·卡德威尔(即琳达·埃默里,后成为他的妻子),并在大学路4750号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功夫学校。在1960年代上半叶,李小龙与美国的许多武术界关键人物建立联系,包括空手道专家埃德·帕克和跆拳道大师李俊旭。他在一些著名的武术活动上客串演出,包括长滩全国赛。在一次这样的比赛中,李小龙遇到了好莱坞发型师杰伊·塞布林,后者将他介绍给电视制片人威廉·多泽。基于蝙蝠侠的成功(1966),多泽急于将卡通角色《青蜂侠》搬上电视,并在寻找一位东亚演员来扮演青蜂侠的助手加藤。大约在这个时候,李小龙还在加州奥克兰开设了第二家功夫学校,并搬到奥克兰以接近好莱坞。

李小龙的试镜非常成功,《青蜂侠》(1966)与范·威廉姆斯共同出演,于1966-1967年间播出,结果喜忧参半。他的打斗场面有时因不好的取景角度而被遮挡,但他如此投入,以至于坚持让他的角色如完美的保镖一般表现,时刻注视着可能对雇主构成威胁的人,除非剧本另有要求。该节目在只有一季(二十六集)后停播,但此时李小龙收到的粉丝信件已超过了该剧的名义主演。他然后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三家功夫学校,并开始为包括电影明星史蒂夫·麦奎因和詹姆斯·柯本以及编剧斯特林·斯利芬特在内的名人提供个性化的武术训练。此外,他精进了他先前的咏春拳知识,并结合了其他格斗风格的元素,如传统拳击和冲绳空手道。他还开发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截拳道(拦截拳术)随后,他有机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加入电影,扮演了一个叫温斯洛·黄的小角色,在影片《马洛》(1969)中恐吓私家侦探詹姆斯·加纳。黄拜访加纳,并用他的拳脚拆毁了调查员的办公室,最后用一个高难度的踢腿踢碎了灯具。凭借他出色技艺的进一步曝光,李小龙接下来在电视连续剧《龙街侦探》(1971)中多次客串,饰演一位盲人私家侦探詹姆斯·弗兰西斯库斯的武术教练。

在好莱坞取得一些小成就并赚到钱后,李小龙返回香港探亲,并受到刚刚成立嘉禾制作公司的电影制片人邹文怀邀请。邹热衷于利用李小龙在年轻中国影迷中的强大人气,邀请他主演《唐山大兄》(1971)。在此影片中,李小龙饰演从外地来投靠亲戚的远房亲戚,影片背景设置在冰厂,谋杀、腐败和贩毒引发了角色的历险和功夫展示。影片由罗维导演,拍摄地在泰国,制作预算非常低,演员和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也很恶劣。然而,该片在香港上映时取得了巨大成功。邹文怀意识到自己拥有了票房金矿,于是迅速改编了另一个剧本《精武门》(1972)。第二部影片(预算稍多一些)再度由罗维执导,背景设定在1900年的上海,其中李小龙饰演的角色重归学校,发现心爱的师傅被当地日本空手道学校毒害。他再一次揭开恶人的面目,着手对那些谋杀师傅和威吓他的学校的人展开复仇。电影展示了几场精彩绝伦的打斗场面,并在影片结尾,李小龙拒绝向日本警察投降,似乎跃入了一片枪林弹雨中。
多次以来,香港街头挤满了数千名狂热的中国电影迷,他们对无畏的李小龙仍然意犹未尽,他的第二部电影打破了第一部创下的票房纪录!随后,李小龙创建了自己的制片公司嘉禾影业,并亲自负责其电影事业的发展,其编写、导演并主演的下一部影片是《猛龙过江》(1972)。更大的预算带来了更好的拍摄地点和对手,这部新电影在意大利罗马拍摄,此外还邀请到合气道专家黄仁植、空手道传奇人物罗伯特·沃尔以及七届美国空手道冠军查克·诺里斯参与演出。李小龙饰演的是一个看似简单的乡村男孩,被派往罗马的一个堂兄的餐馆工作,发现堂兄被当地恶棍欺负,要求交保护费。 到此时,李小龙在东亚的惊人成就引起了好莱坞电影高管的注意,迅速为他写了一个剧本,将他设定为渗透到岛屿堡垒的秘密特工。华纳兄弟为这部影片提供了资金支持,并坚持让B级电影的硬汉约翰·沙克逊与李小龙共同主演以扩大影片的吸引力。影片以李小龙与主要反派韩在镜子迷宫中的另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为高潮。1973年初,影片在香港及周边完成拍摄,在接下来的几周,李小龙参与了影片的最终剪辑并完成台词配音和对口型。据朋友和同事们的各种报告称,他在此期间身体不适,并于1973年7月20日午睡在女演员丁佩的公寓,服用了一种名为Equagesic的头痛药后无法再醒来。医生被召来,李小龙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当晚被宣布死亡。官方查明是因对头痛片Equagesic的反应导致的脑水肿死亡。 全世界的影迷都为他们年轻英俊的偶像离世而感到震惊,近三万名影迷在香港目送他的灵柩。第二场规模较小的葬礼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举行,李小龙被安葬在西雅图的湖景公墓,葬礼上抬棺人为史蒂夫·麦奎因、詹姆斯·柯本和丹·伊诺山图。随后,《龙争虎斗》(1973)在美国大陆上映,并获得极大成功,这促使National General Films积极向美国影院发行他的前三部电影... 每一部都票房大卖。 全球影迷仍然渴望看到更多李小龙的电影,因此李小龙去世前拍摄的剩余镜头,展示他对战几位对手,包括丹·伊诺山图、休·奥布赖恩和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被剪辑成另一部电影《死亡游戏》(1978)。影片中使用了替身和阴影化的拍摄手法在众多场景中代替真实的李小龙。该电影是系列中较差的一部,仅因最后二十分钟及真实李小龙在塔楼战斗的镜头而得到救赎。令人惊讶的是,同样粗劣的手法用于拍摄《死亡塔》(1980),在几分钟简要的李小龙真实镜头中穿插了替身和更多特技替身。 令人悲痛的是,李小龙的儿子布兰登·李,一位如父亲一般的演员和武术家,在《乌鸦》(1994)的片场意外事故中丧生。李小龙不仅是出色的运动员和武术家,他还拥有真正的超级明星魅力,通过少数的电影,在现代电影画卷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