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尔·奥勃朗 (1911) Merle Oberon
Estelle Merle Thompson 于 1911 年 2 月 19 日出生于印度,具有威尔士和锡兰(现为斯里兰卡)血统。她在该国接受教育直到 17 岁,然后离开前往伦敦。她在英国电影中的职业生涯始于大多无足轻重的角色或小角色。她在《阿尔夫的按钮》(1930)中饰演一个未署名的角色,不幸的是,这种模式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经常重复出现。
然而,电影大亨们最终看到了她未被发掘的才华,并开始培养奥伯伦(Oberon)为更大的角色做好准备。她最终获得了一个重要角色:在《明日之人》(1932)中扮演伊索贝尔·达娜伊(Ysobel d'Aunay)。紧接着参演了《亨利八世的私生活》(1933)。在她饰演《红花侠》(1934)中的玛格丽特·布莱克尼夫人(Lady Marguerite Blakeney)之后,好莱坞向她发出了邀请,她离开前往美国尝试参与美国电影。由于她在《断旋律》(1934)(美国片名:《流浪小提琴手》)中的角色在美国获得了成功,美国电影高管们已经对她的才华有所了解。凭借在《黑暗天使》(1935)中饰演凯蒂·范恩(Kitty Vane)的角色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奥伯伦在英国和美国都成为明星。
她在这部电影中的作品促使她获得更多高质量电影的邀约,她出演了几部广受好评的电影,如《这三个人》(1936)、《登月圆》(1939)和《X夫人的离婚》(1938)。她最受批评界称赞的表演——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杰出”——是在《呼啸山庄》(1939)中饰演的凯茜·林顿(Cathy Linton)。1940 年代对她来说是非常繁忙的十年,因为她出演了不少于 15 部电影。在出演《柏林快车》(1948)之后,她直到四年后才在《原谅我的法语》(1951)中以伊丽莎白·洛克韦尔(Elizabeth Rockwell)一角重返银幕。她再次从银幕消失超过一年,直到在《欲望》(1954)中复出。
不幸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奥伯伦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少。1955 年没有任何电影,1956 年只有一部,然后直到 1963 年的《爱与欲望》才再次出现。在这期间,她曾主持《外籍兵团任务》(1956)电视节目。她的最后一部电影是《间隔》(1973)。在她的事业终于结束后,她过着安静的退休生活,直到 1979 年 11 月 23 日因一次严重中风在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去世。奥伯伦当时 68 岁,直到最后依然保持着她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