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帕顿 (1959) Mark Patton
马克·帕顿在密苏里州的河畔市长大,这是堪萨斯城的一个郊区。他在8岁时对体操产生了兴趣。在高中时期,他在少年奥运会上表现出色。但他对表演也产生了兴趣。马克开始在高中戏剧系学习,很快他在密苏里剧团出演了埃姆林·威廉姆斯的《夜必须陨落》和约翰·瓜尔的《蓝叶屋》。他对乡村和西部音乐也很感兴趣,他的家人一直鼓励他追求这个方向。
高中毕业后,他掷硬币决定去哪里:纽约还是纳什维尔。硬币显示背面,于是他前往大苹果城数周后到达,口袋里有132美元。他住在百老汇酒店,几乎立刻找到了工作,先是当服务生,然后寻求代理时,在广告和外百老汇演出工作。
1982年,他在百老汇获得了与雪儿、桑迪·丹尼斯、凯西·贝茨和凯伦·布莱克对手出演一个同性恋角色乔·夸利的机会。由艾德·格拉奇克编剧、罗伯特·奥特曼导演的该剧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回到5号与角落迪恩和迪恩》(1982年),这开启了他的好莱坞生涯。格拉奇克编写了剧本,奥特曼再次执导。翌年,他主演了《安娜的无限力量》(1983年),并与查克·康纳斯一同出演了一部电视电影《凯尔西的儿子》(1983年)。两年后,他在《猛鬼街2:佛莱迪的复仇》(1985年)的续集《猛鬼街》(1984年)中获得角色。
帕顿在学校感到自己像个局外人并忍受欺凌,在纽约很坦然地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好莱坞是一个截然不同且非常恐同的世界。出演《猛鬼街2》后,公众开始注意到电影中有一个同性恋的潜台词,编剧大卫·查斯金故意在剧本中加入了这样的元素。当时他否认了这一点,指责帕顿表演得“太同性恋”。
《吉米·迪恩》上映后,他收到来自同性恋杂志《倡导者》的采访请求,但被告知绝对不能与同性恋杂志交谈,即使他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同性恋角色。1987年,他获邀在主要电视网络系列剧中扮演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同性恋角色,但被问及他是否可以扮演同性恋角色时告诉他人自己是异性恋的。厌倦了好莱坞和纽约剧院界如此不同的恐同氛围,帕顿离开了演艺界,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室内装饰师。
在与被误以为是支气管炎的病情抗争时,帕顿接受了检测,发现自己HIV阳性,正在遭受鹅口疮、肺炎和结核病的困扰。他在40岁生日当天被确诊,三天后住院。他的健康慢慢改善,随后搬到了墨西哥,在那里遇到了后来成为他丈夫的埃克托·莫拉莱斯·蒙德拉贡。
2010年,帕顿被邀请出现在《永不入睡:猛鬼街的遗产》(2010)中,记录猛鬼街系列的纪录片。他了解到《猛鬼街2》已经成为恐怖片迷和LGBT社群中的经典,被誉为最同性恋的恐怖片之一。帕顿同意出现在纪录片中,并终于能够坦然谈论自己的性取向。编剧查斯金最终承认他在剧本中包含了同性恋��潜台词。
从那时起,他被誉为第一个“男性尖叫女王”,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片展览会巡回演出。他出售印有电影中一些“更同性恋”台词的T恤 - “他在我里面,他想再次控制我!” - 以及贬义的台词,如“杰西是个同性恋”。他捐出大部分从演出中赚取的钱给HIV治疗组织和LGBT青年慈善机构,比如Trevor项目。
截至2013年,他与丈夫在巴亚尔塔港拥有一家艺术商店,帕顿在其中出售他的一些作品,包括他设计的手绘手袋系列。